一、分子膜發酵需要的土建基礎
1、建設分子膜發酵發酵區(以200m為例)
1)在養殖場貯糞區附近不超過50米的地方,優選地勢高、平坦、背風、鏟車易作業的區域作為分子膜發酵區。
2)在分子膜發酵區,建立滿足鏟車作業的防滲基礎。
①、水泥澆注長23m、寬不低于7.5m,厚0.2m的防滲基礎(推薦)
②、在主發酵區外建槽式圍墻,槽式發酵設備可以比條垛式發酵發酵糞污量多出約三分之一
不同的堆垛方式
2、安裝通風管
根據設計要求,按照圖紙,布設通風管道,通風管需要利用稻殼、菇渣等蓬松性物料將通風管完全覆蓋防止粘性物料堵塞風管風口。
3、覆蓋膜材
由于中海環境NCS智能分子膜采用納米級的薄膜。這種高科技分子膜材具有單向透過性:水蒸氣、二氧化碳等小分子氣體可通過,水滴分子氨氣等大分子臭氣無法通過。
分子膜發酵內部原理
3.1分子膜發酵
在充分供氧的條件下,分子膜發酵主要利用好氧微生物發酵進行的堆肥處理過程。
3.2 分子膜發酵裝置
在分子膜發酵系統、微正壓供風系統,智能控制系統三大系統共同工作下,分子膜發酵可露天正常發酵。
NCS智能分子膜發酵系統組成
3.3 分子膜發酵預處理原料
通過破碎機、添加花生殼等輔料的方式調整畜禽糞便堆肥原料的含水率達到適宜發酵的條件。
3.4 分子膜覆膜發酵
堆肥原料中從最初的積溫升溫階段、高溫滅菌階段、再到降溫穩定階段的降解過程。
二、分子膜發酵工程與選址
1、所需區域
分子膜發酵工程需要:
①預處理區;
②覆膜發酵區;
③二次發酵區。
分子膜發酵選址
應符合村鎮建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發展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要求。
統籌畜禽養殖場(小區)區位特點,充分利用已建的堆肥處理設施,合理布局。
覆膜發酵區要求地形平坦,地勢稍高,利于排水,通風良好,易機械作業,應遠離居民區或與居民區隔離。覆膜發酵區設在畜禽養殖區域內應符合NY/T 682的要求,即應設在養殖場的生產區、生活管理區的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側風向處。覆膜發酵區應采用水泥或防滲材料做防滲處理
分子膜發酵主體工程建設
a)根據處理能力合理規劃建立覆膜發酵區,合理布局通風管道。
b)畜禽糞便貯存設施應符合國家《GB/T 27622》的規定。
工藝流程
采用分子膜發酵覆蓋反饋控制通風好氧發酵堆肥以及相關組合工藝,包括物料預處理、覆膜發酵、二次發酵、后處理、腐熟度判定等工藝環節。
堆肥主要原料為畜禽糞便,輔料可選擇秸稈、食用菌渣、鋸末、尾菜等農業廢棄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三、分子膜發酵堆肥方法
3.1混合拌料
3.1.1備料
分子膜發酵堆肥前,根據畜禽糞便種類及特性,宜加入農業廢棄物作為輔料,調節堆肥原料含水率、碳氮比(C/N),便于提供良好的微生物好氧發酵條件,使得混合輔料的含水量60%以下為佳。
1)為了節省輔料用量、提高發酵效果、降低成本,新產生的畜禽糞便一定先與輔料提前進行混合、靜置,充分吸水。
2)畜禽糞便可以多種混合,養雞場就地處理不宜用禽類糞便,優選牛糞、豬糞、羊糞等;養豬場就地處理不得用其他豬場糞便,優選牛羊糞;草食動物不得用其他草食性動物糞便。
3.1.2 混料
按配方要求,利用混勻設備將原料、輔料、微生物菌劑混勻?;靹驎r宜先將微生物菌劑按一定比例與輔料攪拌均勻稀釋,再按接種量與其他物料混勻,如處理100立方米的物料時,通過鏟車等攪拌設備將35kg~50kg的微生物菌劑與輔料混勻?;靹虻亩逊饰锪系暮室丝刂圃?0%~60%,物料必須充分混勻;采用鏟車拌料;堆肥物料含水率是最重要指標,雞糞、豬糞堆肥含水率小于60%。
3.2建堆
將混勻的物料按梯形建堆,堆體上部寬度一般不低于堆體底部寬度的2/3,堆體底部寬度為發酵區設計寬度,堆體高度一般宜為1.2m~1.8m。布料時應保證物料均勻、松散,防止出現物料厚度不一致、含水率不均等情況。
以100立方米堆體為例,通過鏟車將混合好物料運至發酵區,建堆,高度、寬度應根據物料種類、特性、堆肥季節等進行適當調整,高一般不低于1.8m,寬6.0m。布料時應保證物料均勻、松散。
分子膜發酵覆膜
將納米膜完全覆蓋在堆體上,利用壓邊袋或其它方式壓實納米膜邊緣,保持邊緣不漏氣。注:在堆肥發酵前7天保持邊緣不漏氣,待發酵后期(堆肥12-20天)無臭味、溫度較高時,延長通風時間,可以根據情況,適當放氣保證膜處理鼓起緊繃狀態,跑水。
四、分子膜發酵過程控制
利用中海環境NCS智能分子膜設備調控堆肥參數,過程控制參數包括通風、溫度以及氧氣濃度。
1.溫度控制。發酵過程中,必須測定堆層溫度的變化情況。堆體發酵溫度應控制在55℃~70℃,當堆體溫度超過75℃時,應進行翻堆或強制通風;堆層各測定點溫度均應保持在55℃以上,且持續時間不得少于7d,發酵溫度不宜大于75℃,而且在65℃~70℃的高溫期維持3d以上。覆膜發酵周期內,堆肥溫度達到60℃以上,保持7d~10d可翻堆1次。翻堆時需均勻徹底,應盡量將底層物料翻入堆體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注:在堆肥發酵第10天建議翻堆1次,提高發酵效果,保證收益。
2.水分控制。隨著堆肥發酵含水率逐漸下降,到覆膜發酵結束時含水率應在35%~45%。
3.氧氣濃度控制。發酵過程中,應進行氧氣濃度的測定。必須通過強制通風使堆體內氧氣濃度保持在8%以上,宜控制在10%~15%。跟蹤耗氧速率,及時調整通風量,標準狀態下的風量宜為0.05Nm~0.20Nm/min·m;風壓可按堆層物料每增加1m,風壓增加1.0KPa~1.5KPa選取。通風次數和時間應保證發酵在最適宜條件下進行。注:發酵初期,通風量以膜鼓起且膜可壓住為主,但后期以長時間通風去水為主。
發酵溫度曲線圖
4.控制方式
覆膜發酵過程可選用參數控制、節點控制等控制方式,參數控制方式宜選擇溫度-氧氣濃度聯動控制,節點控制方式可選擇時間節點控制、溫度節點控制以及時間-溫度節點聯動控制。
5.二次發酵
若需要進一步提高堆肥產物的腐熟度,可將堆體移出覆膜發酵區繼續堆置15d~30d,中間翻堆1~2次。二次發酵也叫陳化或后腐熟,過程包括降溫期。
二次發酵過程中,嚴禁再次添加新鮮的堆肥原料。含水率宜控制在40%~45%。
為減少養分損失,物料溫度宜控制在50℃以下,可通過調節物料層高控制堆溫。
二次發酵周期一般為15d~30d。發酵終止時,腐熟堆肥應符合下列要求:
a)外觀顏色為褐色或為灰褐色、疏松、無臭味、無機械雜質;
b)含水率宜小于30%;
c)碳氮比(C/N)小于20:1;
d)耗氧速率趨于穩定。
6.后處理及利用
將生產出的腐熟堆肥散裝或裝袋存放于防雨地方待售。制得的腐熟堆肥可進行粉碎、篩分、深加工等處理。經過納米膜好氧發酵獲得的腐熟堆肥可直接還田利用,應符合GB/T 25246的規定。生產商品有機肥料的,應符合NY 525的規定。生產生物有機肥的,應符合NY 884的規定。生產有機-無機復混肥的,應符合GB/T 18877的規定。